2014年01月07日早晨6时55分,邵逸夫爵士在香港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邵逸夫原名邵仁楞,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他是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也是香港上海商会成员、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邵逸夫在他的百年人生中,为公益、电影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斯人远去,精神永存。
邵逸夫曾经说过:在那样艰苦的生活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这些东西让我一辈子受益。如果我不经历这一段生活,不会有今天。现在青年人,心很高,学问也很深,但是不能够吃苦,是一大缺陷。可见在邵逸夫辉煌灿烂的商业成就背后,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回望邵逸夫的生平时,不免觉得他最摄人之处倒不在于财富地位,而在于那种生命力。他内心的那股生命力一直支持着他,他怀揣着那份对电影事业、对公益事业的热忱,为后人做榜样。
他对事业孜孜不倦、一丝不苟。张彻导演说他:“每天工作16小时,数十年如一日。每天9点上班,上班前练两个小时气功,从不间断。”在八十岁之前他都亲自看剧本!百年的人生他创造了好多之最:邵逸夫拍摄了中国最早的有声粤语电影《白金龙》、拍摄影片1000余部为中国所有电影制片厂之冠、拥有最多的影院(最高时期达200多家),为中国私人拥有量之首、他还建造了亚洲最大的电影拍摄基地,是历史上最年长的在任上市公司主席。然而,他生命中最辉煌的部分却不是这些炫目的光环。人活着就要活得有意义,有没有财富、有没有地位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生命力!但这种生命力,却不仅仅是纯粹的活力。这种生命力,是让人心沸腾、是能感染人、给予人力量的活力。
邵逸夫视金钱为身外之物,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是港岛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据统计,二十多年来他共向内地捐赠了34亿港元、兴建了5000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它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中国各地。早在1973年他就设立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为此他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2008年5月15日,也就是5·12汶川地震三天之后,邵逸夫及夫人方逸华女士在得知四川地震灾区学生严重伤亡、学校遭到严重破坏后,十分悲痛!即向教育部表示愿捐款一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9000万元),与教育部配合为灾区师生重建校舍,使他们早日重返校园。教育部还要求有关部门一定要按照邵逸夫先生和方逸华女士的意愿,帮助重建受灾学校,使灾区学生早日复课。
百年人生,应了邵逸夫曾说过的话:“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做一些实际的事,是我最大的心愿。”他是用实际行动来帮助国家,斯人远去,精神永存。
(信息工程系新闻网络部 张周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