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菜应从盘子靠近或面对自己的盘边夹起,不要在菜盘子里翻来倒去。手托碗,不能端碗伏在桌上对着碗吃饭。长辈先动碗筷。闭嘴咀嚼,不能张大嘴,大块往嘴里塞。吃饭时不交谈,不发出声响等一系列饭桌礼仪让人倍感压抑,享受美食的过程还得受约束。近日一则孩子吃饭“没规矩”,家长打掉半颗门牙的新闻引发了关于儿童“饭桌问题”的大讨论。
孩子犯了“饭规”被打掉半颗牙。就因小女孩手肘撑着桌子头朝天地啃鸡翅膀居然被妈妈拿筷子打了下嘴,打掉了半颗牙。这样吃饭的动作在大家看来是再平常不过了,可居然会被严惩“长记性”,小女孩更是被从小严格要求,注重吃饭礼仪。在这样的氛围下吃饭,难道不会食之无味吗?如今孩子吃饭问题已经成为了让很多家庭里的“头等大事”。娃娃不吃饭,急的是爷爷奶奶,孩子吃饭不香,长辈们便想尽办法变戏法地哄着孩子,只为让他们多吃一口。操心吃饭之事难免让不少家庭头疼,进而引起公众思考,吃饭时要不要“上规矩”?其实孩子在牙牙学语时就要养成习惯,不要从小就放纵娇宠。孩子习惯成了自然大人也就轻松不少。
吃饭礼仪,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形成了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然而为何如今大家却没有了那严肃的餐桌礼仪呢?只因老人太娇惯,爸妈太忙碌。娇宠不是爱他,而是害他。适当的教育、适度的惩罚可以加深孩子意识到规矩的重要性。主动“请教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提醒他在餐桌上“好好表现”,在合作指导氛围中,让孩子自觉自愿养成良好的餐饮礼仪习惯。
今年2月,《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试行)》正式出炉,江苏全省1700万未成年人都开始了“八礼四仪”的学习。“餐饮之礼”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要求未成年人在家庭日常就餐、公共场所用餐、社会交往聚餐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用文明端正的用餐习惯,彰显华夏民族的礼仪文化。遵守餐桌上的礼仪,做一名优秀的用餐者。
(信息工程系新闻网络部 林燕华(文))